公司专题
文化强国学习专题 College project

刘双舟: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思想学习心得(一)

2020-05-0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是一个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思想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文化强国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问题,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战略思想,对于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增强文化自信,指导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由一系列科学理论组成,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文化自信理论、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理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国家文化软实力理论和文化交流互鉴理论等。

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精神源头是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个自信”中,突出强调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地位,为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注入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时代新人,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三、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他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四、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当前,世界局势风云变化,很多地区和国家被西方所谓的普世主义“民主观”迷惑了双眼,造成本国或地区的战乱政变、致使人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究其原因,固然有经济、政治实力不强的因素,但是根本还是在于本国的文化软实力不强,只能被动的接受他国强加于自己头上的文化价值观,然而这种价值观并不具有普适性,与当地的经济政治无法相融合,或者是在与外来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本国文化软实力无法实现“高位建构”,丧失了自己的国际话语权,完全沦为外来文化的附庸。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讲好中国故事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还将文运与国运、文脉与国脉相并列,彰显文化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突出文化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间的血肉联系。他强调“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

五、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巩固和发展了主流意识形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式也越发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不断巩固和发展主流思想舆论,传播正能量,来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土和阵地。并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化,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新时期新社会新发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六、交流与互鉴是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时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四项原则: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就如何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提出4点主张:一是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习近平指出:“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二是要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习近平指出:“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三是要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习近平说,“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四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习近平指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