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Personnel Training

12BET官方网2016级硕士公司产品方案

2016-10-25

学科门类:哲学

一级学科:哲学

逻辑学学科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代码:010104 12BET官方网)

一、学科概况

现代逻辑的各个理论分支,包括经典逻辑和非经典逻辑、特别是模态逻辑、认知逻辑、模糊逻辑,非单调逻辑等,是当代逻辑研究的中心。而现代逻辑在哲学、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符号学尤其是文化符号学等学科中的应用,更是方兴未艾。本学科既注重逻辑理论的创新研究,更注重逻辑学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哲学、语言学、法学、经济理论和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注重逻辑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强调逻辑学的社会功能,突出逻辑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功能和在日常思维中的批判性功能,是本学科的突出特点。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是现代逻辑及其应用,主要包括现代逻辑的理论研究,也包括逻辑学在哲学、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符号学等学科中的应用。

三、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素养,敏捷严密的思维能力,学术功底深厚、心理素质健康,操作技能优秀的逻辑学人才,能够从事现代逻辑的理论及其应用、特别是能够从事逻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复合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习年限为三年。

四、业务要求

本学科的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现代逻辑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整合逻辑学与哲学、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信息学、符号学等专业知识的能力,精通一门以上外国语;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五、学分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满42个学分,其中:德育教育1学分,调研实习1学分;课程学习40学分。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30学分;选修课要求不少于10学分。

六、学位

本学科授予哲学硕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详见《逻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

八、职工、港澳台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整说明

①政治理论课不作为职工和港澳台研究生的必修课,可作为选修课;②对外汉语(4学分,72学时,第一、二学期各2学分,36学时,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设)作为职工的必修公共外语课,专业英语课作为职工的必修专业课;③中国经济与社会(2学分,36学时,第二学期,社会发展学院开设)作为专门面向职工的必修课。④总学分要求参照普通硕士研究生学分要求执行。

逻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

公司(研究院):12BET官方网 学科、专业: 逻辑学

研究方向:现代逻辑及其应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应修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合计

开课学期及学期学分

开课单位

备注

必修

公共基础课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英语

36

2

2

外国语学院

学科基础课

8

集合论

72

4

4

12BET官方网

西方逻辑史

36

2

2

12BET官方网

中国逻辑史

36

2

2

12BET官方网

专业课

18

专业英语

36

2

2

12BET官方网

一阶逻辑

108

6

4

2

12BET官方网

哲学逻辑

54

3

3

12BET官方网

模态逻辑

72

4

4

12BET官方网

逻辑哲学

54

3

3

12BET官方网

选修

公共选修课

计算机高级应用

36

2

2

信息学院

至多选修3门

国学经典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逻辑学

18

1

1

12BET官方网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18

1

1

社会发展学院

第二外国语(日、法、俄)

36

2

2

外国语学院

统计回归分析理论及其应用

36

2

2

统计与数学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2选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与专业选修课

西方哲学史

36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等模态逻辑

36

2

2

12BET官方网

模型论

36

2

2

12BET官方网

易经逻辑

36

2

2

12BET官方网

认知逻辑

54

3

3

12BET官方网

逻辑原著选读

54

3

3

12BET官方网

博弈与决策的逻辑

54

3

3

12BET官方网

归纳逻辑

54

3

3

12BET官方网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72

4

4

12BET官方网

语言与逻辑

36

2

2

12BET官方网

批判性思维

36

2

2

12BET官方网

逻辑前沿问题研究

54

3

3

12BET官方网

学术方法与规范

18

1

1

12BET官方网

备注:德育教育、调研实习、学位论文、补修课等内容详见《12BET硕士研究生执行培养方案的规定》

专 业 阅 读 书 目

课程名称

阅读书目(注明作者、出版社及版本)

心得

笔记

篇数

备注

逻辑基础理论

数理逻辑

模态逻辑

集合论

法律逻辑和非形式逻辑

中国逻辑史

西方逻辑史

符号学

博弈逻辑

逻辑哲学

科学哲学

归纳逻辑

语言逻辑

模型论

证明论

递归论

西方哲学史

专业刊物

1.《逻辑学基础教程》,袁正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 《逻辑基础》,王路,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 《逻辑学教程》,何向东主编,袁正校等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波兰]卢卡西维茨,商务印书馆,1983年5月版。

5.《形式逻辑原理》,诸葛殷同等,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6.《逻辑的观念》,王路,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7.《一阶逻辑与一阶理论》,叶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8.《逻辑演算》,刘壮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9. H.-D. Ebbinghaus, J. Flum, W. Thomas. Mathematical logic . 2nd ed., Springer 1994.

10. P. Andrews. An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logic and type theory . 2nd editi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acobs, Bart 1999.

11. D. van Dalen. Logic and Structure . 4th edition. Springer, 2004.

12. Joseph R. Shoenfield. Mathematical Logic . Association for Symbolic Logic and A. Peters, Natick, Massachusetts, 2000.

13. J. L. Bell and M. Machover. A Course in Mathematical Logic .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1977.

14. H. Enderton. A Mathematical Introduction to Logic . Academic Press, 2nd ed., 2001.

15. W. Rautenburg. 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Logic . Springer, 2nd ed., 2006.

16. W. Hodges. Mathematical Logic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17.《模态逻辑导论》,周北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哲学逻辑研究》,张清宇、郭世铭、李小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

19. P. Blackburn et.al. Modal Logic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0. D. M. Gabbay & F. Guenthner (editors). Handbook of Philosophical Logic . Vol. 1-14 (2nd Editi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1. P. Blackburn, J. van Benthem and F. Wolter (editors). Handbook of Modal Logic . Elsevier, 2007.

22.《素朴集合论》,刘壮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 K. Hrbacek and T. Jech. Introduction to set theory. 3rd edition. M. Dekker, 1999.

24. T. Jech. Set Theory . Springer, 2003.

25. 晏成书,《集合论导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6. H. Enderton. Elements of Set Theory . 人民邮电出版社(影印版),2006年版。

27. Douglas Walton, Alan Brinton and Aldershot Hants (editors). Historical Foundations of Informal Logic .. England, Brookfield, Vt.: Ashgate, 1997.

28. 《论辩巧智》, 熊明辉、赵艺译, 新世界出版社, 2006年版

29.《法律推理与政治冲突》,孙斯坦,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版。

30. 《中国逻辑史》,周云之,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年。

31.《数理逻辑发展史:从莱布尼茨到哥德尔》,张家龙,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

32. 《逻辑学思想史》,张家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

33.《符号学导论》,黄华新、陈宗明,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34.《理论符号学导论》,李幼蒸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年。

35. M. Osborne & A. Rubinstein. A Course In Game Theory . The MIT Press, 1994.

36.《博弈论学习理论》, [美]朱·弗登伯格,[美]戴维.莱文著,肖争艳,侯成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7.《博弈思维 》,潘天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8.《模态逻辑与哲学》, 张家龙,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39.《逻辑哲学》,[英]苏珊·哈克著,罗毅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0.《对逻辑的思考》,[英]里德著,李小五译,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1.《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匈]拉卡托斯,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42.《新编归纳逻辑导论》,任晓明,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

43. 《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周礼全主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

44. 《语言逻辑分析——语言学家关注的一切逻辑问题》,麦考莱著,王维贤、徐颂列等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45. C. C. Chang and H. J. Keisler, Model Theory , 3rd edition, North-Holand, 1990.

46. W. Hodges. A Shorter Model Theor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47. J. Bell and A. Slomson. Models and Ultraproducts . Dover Publications, 1969.

48. A. S. Troelstra, H. Schwichtenberg. Basic Proof Theor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49. J. Shoenfiled. Recursion Theory . A. Peters Ltd., 2001.

50. G. Boolos and R. Jeffrey. Computability and Logic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th edition, 2002.

51. R. Murawski. Recursive Functions and Metamathematics . Springer, 2009.

52. 《西方哲学史》,罗素,商务印书馆,1960

53.《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54.《哲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55.《逻辑学研究》,中国逻辑学会

56.《逻辑》,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57. 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 , AMS

58. Studia Logica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59. Journal of Logic and Computation , Oxford, UK.

60. Journal of Logic,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

61.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62. Notre Dame Journal of Formal Logic . Notre Dame, USA.

63. Algebra and Logic . Springer.

64. Journal of Philosophy .

65. Mind .

66. Synthesis .

67. Annals of Pure and Applied Logic .

68. Archive for Mathematical Logic , Springer.

学科门类:经济学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学科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代码:0202Z3 12BET官方网)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是公司在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内自主设置的学科。

传媒经济学是将经济学与媒体研究相结合的学科。它是新闻学、传播学与经济学、管理学交叉的学科。本学科既注重规范评价,更注重实证分析。媒体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媒介资本市场、媒介营销、媒介战略管理以及媒介内容设置、相关媒体运营的政策与法规等,都是本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与实践并重、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是本学科的突出特点。

二、研究方向

公司本学科现设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出版经济研究、财经媒体研究等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法治素养,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健康心理素质、优秀操作技能的媒体经营与管理方面的高等人才。能够从事媒体经济理论研究、媒体经营管理、媒体咨询评估、媒介资本市场运作及媒体经济学科各专门课程的教学等工作。

本学科学习年限为二年。

四、业务要求

本学科员工应具备扎实的文化与传播、经济与管理、新闻理论与实务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媒体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精通一门以上外国语;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五、学分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必须累计修满32学分,其中:德育教育1学分,调研实习1学分;课堂教学30学分。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23学分;选修课要求不少于7学分。

六、学位

本学科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详见《传媒经济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及专业阅读书目。

八、职工、港澳台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整说明

①政治理论课不作为职工和港澳台研究生的必修课,可作为选修课;②对外汉语(4学分,72学时,第一、二学期各2学分,36学时,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设)作为职工的必修公共外语课,专业英语课作为职工的必修专业课;③中国经济与社会(2学分,36学时,第二学期,社会发展学院开设)作为专门面向职工的必修课。④总学分要求参照普通硕士研究生学分要求执行。

传媒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

公司(研究院):12BET官方网 学科、专业:传媒经济学

研究方向:1.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2.出版经济研究;3.财经媒体研究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应修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合计

开课学期及学期学分

开课单位

备注

必修

公共基础课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英语

36

2

2

外国语学院

学科基础课

9

高级微观经济学

54

3

3

经济学院

高级宏观经济学

54

3

3

经济学院

高级计量经济学

54

3

3

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业课

10

专业英语

36

2

2

12BET官方网

传媒经济学

36

2

2

12BET官方网

媒介经营与管理

36

2

2

12BET官方网

媒介市场调研

36

2

2

12BET官方网

传播学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选修

公共选修课

计算机高级应用

36

2

2

信息学院

至多

选修

3门

国学经典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逻辑学

18

1

1

12BET官方网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18

1

1

社会发展学院

第二外国语(日、法、俄)

36

2

2

外国语学院

统计回归分析理论及其应用

36

2

2

统计与数学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2选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与专业选修课

媒介战略管理

36

2

2

12BET官方网

出版产业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新媒体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备注: 德育教育、调研实习、学位论文、补修课等内容详见《12BET硕士研究生执行培养方案的规定》

专 业 阅 读 书 目

课程名称

阅读书目(注明作者、出版社及版本)

备注

一、著作

1.《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陈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

2.《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罗伯特·皮卡德 赵丽颖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传媒经济学(市场、产业与观念) [美]安澜?B.艾尔布兰 陈鹏译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

4.《媒介营销案例分析》 张志安、柳志能 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版

5.《传媒影响力》 喻国明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6月版

6.《电视媒介经济学》 赵化勇、孟健 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版

7.《解密国际传媒集团》 唐润华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8月版

8.《解析传媒变剧》 喻国明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9月版

9.《走进美国广电传媒》 钟海帆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4月版

10.《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

11.《当代中国新闻改革》 孙旭培 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12.《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评述》 姚福申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3.《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 高振强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1月版

14.《中国媒体经典案例剖析》 赵曙光等 新华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15.《出版产业研究》,周蔚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学术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现代传播》

《出版发行研究》

《国际新闻界》

学科门类:文学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文艺学学科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代码:050101 12BET官方网)

一、学科概况

文艺学从属于文学学科,侧重对文学艺术的理论研究。中国的文艺学学科内容广泛,中外文学理论、文艺美学、艺术理论、各种文化理论,以及与文学艺术相关的文化产业理论都可涵盖其中。中国的文艺学研究注重现实性,与时代发展联系密切,随着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文艺学学科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近年来,中国的文艺学已成为最为活跃、最为前沿的人文学科之一。

二、研究方向

公司本学科现设文艺美学、文化创意产业等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学术理论功底、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一定的操作能力的高等人才。本学科研究生能够从事与文化艺术相关的媒体机构、政府部门及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相应工作。

本学科学习年限为二年。

四、业务要求

本学科员工应熟练运用中外文艺理论分析研究各类文艺、文化现象,应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应精通一门以上外国语;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五、学分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必须累计修满32个学分,其中:德育教育1学分,课程学习30学分,调研实习1学分。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23学分;选修课要求不少于7学分。

六、学位

本学科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详见《文艺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附专业阅读书目)。

八、职工、港澳台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整说明

①政治理论课不作为职工和港澳台研究生的必修课,可作为选修课;②对外汉语(4学分,72学时,第一、二学期各2学分,36学时,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设)作为职工的必修公共外语课,专业英语课作为职工的必修专业课;③中国经济与社会(2学分,36学时,第二学期,社会发展学院开设)作为专门面向职工的必修课。④总学分要求参照普通硕士研究生学分要求执行。

文艺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

公司(研究院): 12BET官方网 学科、专业: 文学、文艺学

研究方向:文艺美学、文化创意产业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应修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合计

开课学期及学期学分

开课单位

备注

必修

公共基础课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英语

36

2

2

外国语学院

学科基础课

9

文艺基本理论问题

54

3

3

12BET官方网

文化生产与产品分析

54

3

3

12BET官方网

文化产业经典导读

54

3

3

12BET官方网

专业课

10

文化经济学

54

3

3

12BET官方网

专业英语

36

2

2

12BET官方网

文化产业管理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文化市场学

54

3

3

12BET官方网

选修

公共选修课

计算机高级应用

36

2

2

信息学院

至多选修3 门

国学经典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逻辑学

18

1

1

12BET官方网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18

1

1

社会发展学院

第二外国语(日、法、俄)

36

2

2

外国语学院

统计回归分析理论及其应用

36

2

2

统计与数学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2选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际文化政策研究

18

1

1

12BET官方网

公共文化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文艺文本分析

36

2

2

12BET官方网

应用美学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传媒经济学

36

2

2

12BET官方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化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出版产业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演出产业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动漫产业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备注: 德育教育、调研实习、学位论文、补修课等内容详见《12BET硕士研究生执行培养方案的规定》

专 业 阅 读 书 目

课程名称

阅读书目(注明作者、出版社及版本)

备注

《马克思恩格斯论学艺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陆贵山 周忠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刘象愚等译, 三联书店1985年。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荷兰)佛克马、易布思著, 三联书店1988年。

《文学理论》,卡勒,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陆贵山,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文艺学美学方法论》,胡经之、王岳川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文艺美学》,胡经之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美学》,黑格尔, 商务印书馆1979年。

《判断力批判》,康德, 商务印书馆1964年。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美学散步》,宗白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 人民出版社1985年。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 东方出版社1`987年。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泽厚, 人民出版社1979年

《美的历程》,李泽厚, 文物出版社1981年。

《西方文论选》上、下册,伍蠡莆主编, 上海译文出版社。

《现代西方文论选》,伍蠡莆主编,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诗学》,亚里士多德, 商务印书馆2002年。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什克洛夫斯基等, 三联书店1989年。

《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特伦斯·霍克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 三联书店1988年。

《走向后现代主义》,佛克马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王文生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文心雕龙注》刘勰撰,范文澜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人间词话》,王国维,见《王国维全集》, 中华书局1984年。

《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 三联书店1988年。

《文化和社会》,威廉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斯道雷,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克兰, 译林出版社2001年。

《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理查德·凯夫斯,

新华出版社2004年。

《全球电影和电视——产业经济学导论》, 新华出版社2004年。

《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何群,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学科门类:文学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代码:050103 12BET官方网)

一、学科概况

汉字与书法是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内的研究方向,侧重对汉字形态演变和书写实践与理论等的研究。汉语言文字学、书法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文字、训诂、音韵诸学为本研究方向的重点课程,公司本专业侧重于对汉字发展史和汉字书写史的研究,汉字形、音、义的关系;汉字书写形态的演变;汉字书写与文化传播;汉字书写与书法教育;书法创作史与书法理论史等是本研究方向的重点研究课题。

二、研究方向

公司本学科现设汉字与书法研究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学术理论功底、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具有严谨的学术研究品质、准确的学术表达能力的高等人才。本学科研究生能够从事与文化艺术相关的大专院校、媒体机构、政府部门及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相应工作,并且有能力进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深造。

本学科学习年限为二年。

四、业务要求

本学科员工应熟练运用古今语言文字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外文艺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语言文字、书写艺术及相关文化现象,应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书法创作与研究能力;应精通一门以上外国语;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五、学分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必须累计修满32学分,其中:德育教育1学分,调研实习1学分;课程学习30学分。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23学分;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

六、学位

本学科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详见《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附专业阅读书目)。

八、职工、港澳台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整说明

①政治理论课不作为职工和港澳台研究生的必修课,可作为选修课;②对外汉语(4学分,72学时,第一、二学期各2学分,36学时,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设)作为职工的必修公共外语课,专业英语课作为职工的必修专业课;③中国经济与社会(2学分,36学时,第二学期,社会发展学院开设)作为专门面向职工的必修课。④总学分要求参照普通硕士研究生学分要求执行。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

公司(研究院):12BET官方网 学科、专业: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方向:汉字与书法研究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应修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合计

开课学期及学期学分

开课单位

备注

必修

公共基础课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英语

36

2

2

外国语学院

学科基础课

8

语言学

36

2

2

12BET官方网

文字音韵训诂学

54

3

3

12BET官方网

中国古典文献学

54

3

3

12BET官方网

专业课

11

书法史专题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古代书论专题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书法理论与批评

36

2

2

12BET官方网

书法创作研究

54

3

3

12BET官方网

专业英语

36

2

2

12BET官方网

选修

公共选修课

计算机高级应用

36

2

2

信息学院

至多选修3门

国学经典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逻辑学

18

1

1

12BET官方网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18

1

1

社会发展学院

第二外国语(日、法、俄)

36

2

2

外国语学院

统计回归分析理论及其应用

36

2

2

统计与数学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2选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与专业选修课

公共文化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至少选修

2

书法文献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碑帖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书画鉴藏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当代艺术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古诗文写作初步

36

2

2

12BET官方网

域外书法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艺术品投资与经营

36

2

2

12BET官方网

备注:德育教育、调研实习、学位论文、补修课等内容详见《12BET硕士研究生执行培养方案的规定》

专 业 阅 读 书 目

课程名称

阅读书目(注明作者、出版社及版本)

备注

《说文解字》,许慎, 中华书局,2009年。

《说文通训定声》,朱骏声, 中华书局,1984年。

《广雅疏证》,王念孙,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文字学》,唐兰,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黄侃论学杂著》,黄侃,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 北京出版社,1981年。

《汉语现象论丛》,启功, 中华书局,1997年。

《古代字体论稿》,启功, 文物出版社,1993年。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2009年。

《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刘象愚等译, 三联书店1985年。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美学散步》,宗白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 人民出版社1985年。

《美的历程》,李泽厚, 文物出版社1981年。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什克洛夫斯基等, 三联书店1989年。

《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特伦斯·霍克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论书绝句百首》,启功, 三联书店2005年。

《汉字书法通解?总论:破除迷信十三讲》,启功, 文物出版社,2009年。

《书法与中国文化》,欧阳中石等, 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国书法史》(七卷本),丛文俊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明清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

《中国书法导论》,王强、刘树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

《学书引鉴》,叶培贵, 华文出版社,2009年。

《书法精义》,丁文隽,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美术史十议》,巫鸿, 三联书店,2008年。

《傅山的世界》,白谦慎, 三联书店,2006年。

《书法的形态与阐释》,邱振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书法风格史》,徐利明, 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

《中国书法理论史》,王镇远,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书法艺术学》,平山观月,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中国思想史》,葛兆光,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学科门类:文学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代码:050105 12BET官方网)

一、学科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是12BET文化传媒学院的传统学科,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与风格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研究性质比较强。该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是唐宋、明清文学研究,重点在历代文化政策与文学实践关系的研究。研究过程中,在文学本体研究的同时突出背景研究;在强调断代史研究的同时注重贯通性研究。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学术实力,科研队伍结构合理,共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均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该学科的一批科研和教学成果,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研究方向

公司本学科现设唐宋文学、明清文学两个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学术理论功底、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准确的学术传播能力的高等人才。本学科研究生能够从事与文学艺术相关的媒体机构、政府部门及教育机构等相应工作。

本学科学习年限为二年。

四、业务要求

本学科员工应熟练运用历史文献及相关手段分析研究古代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相关问题,应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准确的学术表达能力;应精通一门以上外国语;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五、学分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必须累计修满32学分,其中:德育教育1学分,调研实习1学分;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2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六、学位

本学科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详见《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附专业阅读书目)。

八、职工、港澳台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整说明

①政治理论课不作为职工和港澳台研究生的必修课,可作为选修课;②对外汉语(4学分,72学时,第一、二学期各2学分,36学时,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设)作为职工的必修公共外语课,专业英语课作为职工的必修专业课;③中国经济与社会(2学分,36学时,第二学期,社会发展学院开设)作为专门面向职工的必修课。④总学分要求参照普通硕士研究生学分要求执行。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

公司(研究院):12BET官方网 学科、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唐宋文学、明清文学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应修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合计

开课学期及学期学分

开课单位

备注

必修

公共基础课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英语

36

2

2

外国语学院

学科基础课

9

中国古典文献学

54

3

3

12BET官方网

文字音韵训诂学

54

3

3

12BET官方网

古代文化政策与文学实践

54

3

3

12BET官方网

专业课

11

专业英语

36

2

2

12BET官方网

先秦两汉六朝文学

54

3

3

12BET官方网

唐宋文学专题研究

54

3

3

12BET官方网

明清文学专题研究

54

3

3

12BET官方网

选修

公共选修课

计算机高级应用

36

2

2

信息学院

至多选修3门

国学经典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逻辑学

18

1

1

12BET官方网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18

1

1

社会发展学院

第二外国语(日、法、俄)

36

2

2

外国语学院

统计回归分析理论及其应用

36

2

2

统计与数学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2选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与专业选修课

近现代文学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至少选2门

唐宋文学经典导读

36

2

2

12BET官方网

明清文学经典导读

36

2

2

12BET官方网

公共文化研究

36

2

2

12BET官方网

备注: 德育教育、调研实习、学位论文、补修课等内容详见《12BET硕士研究生执行培养方案的规定》

专 业 阅 读 书 目

课程名称

阅读书目(注明作者、出版社及版本)

备注

《诗经集传》,宋朱熹集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

《论语集解》,程树德集解,中华书局1990年版。

《孟子集注》,宋朱熹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礼记译解》,王文锦译解,中华书局2001年版。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等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史记》,汉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隋书》,唐长孙无忌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旧唐书》,五代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撰,中华书局1976年版。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撰,中华书局1956年版。

《宋史》,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77年版。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版2165页。

《通志二十略》,宋郑樵撰,中华书局1995年版。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

《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校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文苑英华》,宋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66年版。

《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1999年版。

《增订注释全唐诗》,陈贻焮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全唐文》,清董诰等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98年版。

《全宋诗》,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傅璇琮、倪其心、孙钦善、陈新、许逸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宋诗钞》,清吕之振、吕留良、吴自牧选,清管庭芬、蒋光熙补,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诗纪事》,清厉鹗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宋文选》,四川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历代文论选》(四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历代诗话》,清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诗话辑佚》,郭绍虞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清诗话》,丁福保编,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年版。

清诗话续编》, 郭绍虞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中国文学简史》,林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文学通史》,张炯等主编,华艺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文学史》,钱基博著,中华书局1995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王运熙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9年版。

《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著,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杨明照校注 中华书局2000年版

《钟嵘诗品笺证稿》王叔岷 中华书局2007年版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左东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诗史释证》,邓小军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著,三联书店2001年版。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著,三联书店2001年版。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谈艺录》(补定本),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七缀集》,钱钟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管锥编》,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杜甫卷》(上编),华文轩著,中华书局1964年版。

《杜甫研究》,萧涤非著,齐鲁书社1980年版。

《杜甫研究论集》,霍松林主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版。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著,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中国通史》,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历史》,张岂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陈国球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清代诗学研究》,张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蒋寅著,中华书局2003年版。

《清诗史》,朱则杰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清诗史》,严迪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清人诗集叙录》,袁行云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

《清词史》,严迪昌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年版。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小说源流论》, 石昌渝著,三联书店1994年版。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浦安迪著,三联书店2006年版。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夏志清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明清传奇史》,郭英德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清史编年》(十二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